进入新世纪,在国有企业改制的关键阶段,印刷管理者,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承担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在此期间,印刷管理人员有以下十个方面的顾虑。
一、印刷业的可持续发展。2003年底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大力发展印刷业,力争到201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全球重要的印刷基地。中国印刷业普遍关注政府将出台哪些重大举措来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二、是国有企业改制。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显然,国企改制已进入加速期,国企印刷管理者也在深入思考,积极探索产权改革的各种途径。
三、对经营者的有效激励机制。在国企改制过程中,能否放开思路,加大力度,在管理层持股问题上有所突破,引入更强有力的激励机制,是国有印刷企业经营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的问题。
四、是印刷资源的区域布局和联动发展。中国印刷业区域发展的势头已经显现,大珠三角开始蓄势待发,提到长江Delta和环渤海地区也出现在业界。印刷管理者普遍关注印刷产业带的发展趋势,希望突破行政范围,加强产业带内各区域的协同运作。我们也希望对产业带之间如何形成区域优势,发展各自特色有更多宏观的关注和指导。
五、是印刷工业园区的健康发展。各地都建立了印刷或包装工业园区。在追求增长的同时,如何平衡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行业的有序发展,更多的印刷管理者已经开始冷静思考。
六、外资印刷企业的发展环境。入世后,外资印刷企业的投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外资企业、尤其是出版物印刷企业,仍希望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比如能否放宽投资准入限制,由于历史原因,已到期的外商投资印刷企业延续许可证,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股和进口设备免税等。
七、民营印刷企业将做强做大。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如何突破家族式管理,引入现代企业制度,走做强做大之路,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
八、印刷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一方面,国内印刷市场竞争激烈,工资低。另一方面,印刷质量的提高和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使内地企业积聚了进军海外市场的能量。因此,海外订单成为管理者关注的话题。们普遍希望行业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为拓展海外业务提供便利。
九、税收和价格。在税收方面,出版物印刷企业希望享受与出版社一样的税收优惠政策。进口国内难以生产的数码印刷和高端印刷设备的企业,希望获得更多的关税优惠。在价格方面,编辑、印刷、出版过程中的价格协调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印刷市场的无序竞争加剧了印刷价格的下跌。
十、印刷企业的战略转型。面对数字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如何将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相结合,寻找新的增值空间,已经成为管理者们开始关注的话题。另一方面,面对传统印刷领域日益加剧的竞争,不少印刷企业已经开始考虑战略转型问题,积极探索混业经营、多元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
国资委的启示在上述十大关注点中,产权改革、国企经理人的有效激励机制又是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国有印刷资本如何有效置换,如何在印刷资源重组和印刷业发展浪潮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在此,作为国资委直接管理的189家国有中央企业之一,我来介绍一下国资委对中国印刷集团公司的管理方法,希望对印业国企的改制提供一点启示。
一是产权改革。国资委管理的189家企业集团公司中,有9家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其他集团公司均为按照《企业法》运作的国有独资企业,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国资委要求,除军工生产等特殊中央企业外,必须积极吸引战略投资者,吸引外资、民营资本等各类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于集团公司的子公司,更需要加快股份制改革的步伐。
二是经营者激励机制。国资委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建立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的要求,制定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以签订“经营业绩责任书”的方式加以落实。在责任书中,有两部分内容:年度考核指标和任期考核指标。